什麼是「滑鼠手」呢?

由於長期使用滑鼠,手腕要承受密集、反復、過度的活動,導致腕部肌肉組織腫大,腕管的容積減少,腕部正中神經受到卡壓,這就導致了「滑鼠手」。該病多見於女性,其發病率是男性的3倍。這是因為女性手腕通常比男性小,腕部正中神經更容易受到壓迫所致。 「滑鼠手」的主要症狀有食指或中指關節疼痛、麻木,拇指肌肉感覺無力,如果不及時治療,還會導致手部功能受損、力量減弱等。如果滑鼠放置的不夠合理,太高、太低、或者太遠都可能繼發產生「滑鼠手」。

什麼是「滑鼠手發生的原因」呢? 

醫生發現,滑鼠的位置越高,對手腕的損傷越大;滑鼠離身體越遠,對肩的損傷越大。上臂和前身夾角保持45度以下的時候,身體和滑鼠的距離比較合適。如果太遠了,在移動滑鼠時,前臂將帶著上臂和肩一同前傾,這樣會造成肩部關節、肌肉的持續緊張。因此,滑鼠應該放在一個稍低位置,這個位置相當於坐姿情況下,上臂與地面垂直時肘部的高度,前臂與上身要保持在45度。鍵盤的位置也應該和這個差不多。使用滑鼠時,手臂不要懸空,以減輕手腕的壓力,移動滑鼠時不要用腕力而應儘量靠臂力做,減少手腕受力,也不要過於用力敲打鍵盤及滑鼠的按鍵。滑鼠最好選用弧度大、接觸面寬的,這樣有助於力的分散。

什麼是「腕隧道症候群」呢?

     你是不是有過手麻,手痛,晚上會麻醒的經驗。若有的話,就有可能是罹患腕隧道症候群。腕隧道症候群乃是上肢最常見的周邊神經壓迫病變,主要原因是因為手部神經(正中神經)在手腕部位進入到手掌時,受到手腕的腕橫韌帶壓迫所引起。一般好發於中年病患,女比男多。

「腕隧道症候群」有那些症狀呢?

     臨床的症狀為手部腫痛、灼熱、刺痛及麻木,且局限於食指和中指及大拇指的正中神經支配之區域。此疼痛在晚上或睡醒時特別明顯。患者於日間工作後,夜晚常因手腕麻木而醒來,需用力擺動手腕或摩擦手指,以求症狀緩解。但若置之不理、腕隧道症候群會逐漸惡化下去。疼痛會加劇、握力變得軟弱,仔細檢視,可以看到大拇指基端的肌肉變消瘦了,這種情形,就已經是比較嚴重的腕隧道症候群了。

簡單的自我檢查方法

     其實,如果懷疑自己有「腕隧道症候群」,可以經由簡單的檢查方法,來初步了解自己是否有這種症狀。

     首先,將兩手掌的手背對手背互相施壓,讓手腕與手肘皆呈彎曲狀,這種動作會使正中神經受到較大的壓力,經過30到60秒,若手開始發麻,那就很可能是「腕隧道症候群」。另外置血壓計袖口於手腕近端,開始加壓使產生缺血三十至六十秒間,若產生有麻木疼痛症狀即可能有此毛病。這時候,建議你儘早到神經外科就診,來確定是否需進一步的治療。

滑鼠手紓緩的手部運動

 

動作1:順時針和逆時針轉動手腕25次。功效:緩解手腕肌肉痠痛感覺。

動作2:手握帶有負重的水瓶,首先手掌向上握水瓶,做從自然下垂到向上抬起動作,然後是手掌向下握水瓶,做從下到上的運動,各25次,鍛鍊腕屈肌。功效:防治腕關節骨刺增生,增強手腕力量。

動作3:舒展身體各部位時,也要用力展開雙手的五指,每次2030秒鐘,做23次。功效:增強關節抵抗力,促進血液循環。

動作4:吸足氣用力握拳,用力吐氣,同時急速依次伸開小指、無名指、中指、食指。左右手各做10次。功效:鍛鍊手部骨節,舒緩僵硬狀態。

動作5:用一隻手的食指和拇指揉捏另一手手指,從大拇指開始,每指各做10秒鐘,平穩呼吸。功效:促進血液循環,放鬆身心。

動作6:雙手持球(如網球),或持手掌可握住的事物(如水果等),上下翻動手腕各20次。球的重量可依自己力量而定。功效:增強手腕力量,鍛鍊肢體協調能力。

動作7:雙掌合十,前後運動摩擦致微熱。功效:促進手部的血液循環

肩部動作:左手臂向右拉伸時,頸部向左拉伸,注意手臂不要過高,和胸部有一定距離,不要有壓迫感。每次保持30秒至45秒,換右手臂。

參考資料:http://news.sina.com.tw/article/20080918/852479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omogulu 的頭像
    momogulu

    MOMO--gululu

    momogu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